中央八项规定如淬火之剑,既斩断积弊沉疴,更重塑金融生态的筋骨血脉。自转隶为“监管者”,身份的蜕变也带来认知的转变,我深知金融监管者的作风,是守护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闸门”,既需以纪律刚性守住风险底线,更需用清风正气涵养监管权威。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那些曾被视为“束缚手脚”的纪律要求,逐渐化作抵御诱惑的铠甲,指引我在监管征程中笃行愈显铿锵。
一、以学促思,在历史回响中校准精神坐标
翻开《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论述振聋发聩。在分局跟班学习期间,我目睹领导们开展“四下基层”调研,烈日下走访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群众诉求,而非例行待办事项;旁听庭审现场、亲历法庭交锋时,典型案例转化为鲜活教材,更觉纪律利剑的震慑力。这种将政治要求转化为专业素养的实践逻辑,正是新时代金融监管者的立身之本。也使我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深体悟:它既是共产党人“我将无我”的精神图谱,更是金融监管者“守土有责”的行动准绳。纪律规矩是金融监管者的“高压线”,政治担当是金融监管者的“必修课”,作风建设是金融监管者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殷切希望,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为国监管、为党分忧”的政治自觉筑牢作风根基,切实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三省吾身,在日常淬炼中筑牢廉洁堤坝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党员干部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和实践要求的关键。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在金融监管领域体现为对作风问题的清醒认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已经给了那些不相信我们党能够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的人响亮而有力的回答。“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正如金融风险往往潜伏于繁荣表象之下,作风建设同样需要警惕“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时刻以反面案例为镜鉴,既要深化对严重问题的清醒认识,更要对“平流无石处”的潜在作风问题,对风腐同源、由风变腐的演变轨迹保持警惕。比如,在监管工作中,要把握好服务机构促发展、强严监管促合规之间的关系,这要求我们既要做防范风险的“守门人”,更要将现场检查“探照灯”、行政许可“防火墙”、风险预警“瞭望塔”等各项制度切实掌握,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制度执行容不得丝毫弹性,这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要主动参与,把金融监管职责融进去,把为民监管情怀融进去,时刻自律、自警、自醒,在监管利剑高悬与制度笼子扎紧的双重保障下,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躬身力行,在知行合一中诠释监管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金融监管者,我深刻体悟到: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将“生命线”的敬畏转化为“高压线”的坚守,将“必修课”的觉悟升华为“行动派”的自觉。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开端,真抓实改才是关键。必须认真对照系统实施细则以及履职回避、非公务交往、投融资行为等若干规定,结合个人岗位职责和日常表现,逐条剖析查摆问题,逐项抓好整改落实。要在监管工作全流程中注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及各项制度规定,筑牢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行动自觉。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须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持续推进,以清风正气构筑金融长城。作为新时代的金融监管者,我将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灯塔,既做“治已病”的监督者,更当“防未病”的清醒人。在慎独慎微中常思“祸患积于忽微”,在知行合一中淬炼政治品格,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书写金融监管新篇章。